Description
作者:柯慕良
出版社:中国文明出版社
精装 大32开 101页
适合阅读人群:游戏原画设计师,插画师,平面设计师等。传统美术,创业者,艺术爱好者也适合阅读。
《艺术设计原本》的引论: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文字的表达能力很有限, 不同思想认知的人看到文字后很容易理解成不同的意思, 主要是因为文字产生于现象,这导致很多意思表达不出 来,所以设计者在阅读的时候结合实际理解。 老子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 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艺术与哲学本就同源, 可见学习艺术设计的时候存在难度,需要耐心体悟。所以 社会在美感的作用下,只会让美感更足的知识流行,而严 谨高明的知识因枯燥难懂很容易被一笑而过或视而不见。 学习艺术设计不要被事物现象迷惑,出现粉巾为兔,夜影 为鬼的现象,因为是亲眼所见从而自以为是真实情况。也 要认识到在知识概念层面形成的感情立场误导了人的思 考。人的感觉还可能会因为其它的状况出现错觉,也可能 见虹忘水,意识不到就容易当它不存在。以上状况都会让 人在学习艺术设计道路上迷失。 无论人还是其他动物容易存在思维势垒,让不同认知 区间的人很难去相互理解。人可以发现思维有问题,但想 要跃迁到另外一类思维是比较有难度的一件事。人的思维 在思维势垒处的自如跃迁是所谓“创造力”的关键,古人 习惯把这个现象叫悟性,这些不是努力或是智力的问题, 而这一切源自人类继承了物质的基本特性。 世界所有事物的道理庞大微妙且不可量计,大道(真 理)的知识极其重要,但对于我们普通人显得过于晦涩难 懂,无法作为教学知识普及。术(技术手段)的知识非常 容易普及和快速见效,但是不适合艺术设计工作的持续发 展,最终导致“有术无道,止于术”的困境。对于设计来 说,任何的套路和手法只是术类手段而已,使用时效短 暂,效果欠缺妙处,很容易被时代淘汰。 学习艺术设计容易沉迷于艺术里的术(技术性相关) 的层面,深入研究者更是极少,这些都使得艺术设计的发 展相对于很多领域一直处于进步比较缓慢的状态。社会在 快速发展,无论企业还是个人光靠感受和经验慢慢越来越 不够用,艺术设计需要更严谨的理论支撑。 为了让艺术设计理论具备实用性又能适应简约快速的 时代,需要综合适配性上的考量。本理论是利用势(这种 道理约称为势)的原理理解艺术设计,当然这不是大道 (真理),势既不是纯真理也不是纯技术,但是势很兼顾 各自长处。设计者通过对势深入剖析可以把国际上散碎的 艺术设计理论(美感产生、造型、色彩、构图、度、打光 的把控等)有机的统一起来,且运用更加简洁高效。 根据学习和实践的综合考量可以把势分类为:趋势、 作用、主题、示意结要四个要点。四要点非常灵动美妙, 不是依据现象为了分类而分类写理论。虽然本书艺术设计 理论少,但是基本抓住艺术设计理论要害。 写艺术设计理论的困境在于作者很容易受自我观念的 支配和时代环境的局限,只要身处这个复杂的社会大环境 中,就容易形成美感上的偏爱,被美感支配从而形成立 场,这也导致作者总会不同程度缺失了以自然万物本质为 本的原则,也看不到事物本体。在工业革命之后,以科学 为代表所形成的二进制或二分思维主导的时代里,这些思 维在社会中形成很大趋势,形成了人倾向于以极端为美的主流,影响到国家饮食习惯和版图划分偏好等方方面面。 阿多诺处在战争年代自然写出来的美学也比较极端,理论 中充满理想化的批判,这些行为生于战争,这类思维形成 的极端美影响着现在人的观念,也是为什么现代人一边喊 着和平口号,骨子里还是特喜欢看暴力打斗片,后宫片 等。在战争和灾难等极端情况下很容易重视和形成思想, 这些思想会逐渐形成主流文化。这种文化思维虽然很重 要,但是不能以偏概全。这种思维的局限性主要适应于战 争极端状况,不太适应发展时期的人事社会,比如现代的 经济学原理多数不太能适应于社会经济实践。以上这些状 况都会影响作者写设计原理,容易导致偏激。 从表面上看社会上艺术设计理论五花八门,主要通过 各种手段和套路挖空心思玩技术花样,之后很快枯燥无 味,做的设计容易抄袭感和拼凑感比较强,还会给人一种 幼稚感。这造成缺乏对艺术设计根本性原理研究和过分经 验化的情况。深入理解艺术设计原理后再做设计会比那些 拆分拼凑、剪影、几何形做设计从容并且快速,只是开头 需要多费些脑力和耐心。现在国际上艺术理论过分概念 化,没有多少艺术理论是系统的讲合格的艺术设计所需要 的训练方法。直接用概念性的理论对学习设计有很大阻 力。概念性的理论把表现手法和学习方法混为一谈,新人 无法识别并选择设计理论,也看不出自己设计作品的关键 问题,这些不利于学习实践和从业,也激化社会矛盾。 艺术设计理论不能随便定义,所有知识源自对自然万 物以及生活的理解,轻率的定义以及传播所谓设计原理不 可取,这些东西也会让设计者的思维越来越僵化,面对社 会生产与发展也极其难适应。 随着时代高速发展,艺术设计越来越侧重设计能力和 对美感的理解。不再只是依赖个人直觉和努力奋斗的时 代,直觉是以前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晶,光靠直觉实践很容 易滞后且粗犷,艺术设计理论要跟时代接轨,就必须结合 项目实践,反复求证艺术设计原理。 知识分类法种最常见是树状知识分类,这种分类法的 滥用是设计理论的比较忌讳的地方,这种分类法把看到的 事物现象分成很多类型,并人为赋予名字,只能称之为对 事物现象的分类命名。这种分类法会让知识越来越繁重, 又怎么能学以致用呢?(就疏密而言,感觉哪里不太好就 直接把某个地方做疏或做密,一点不考虑产生密度变化的 依据)。分类法要根据实际的学习运用状况综合考量后进 行分类,才利于知行合一。 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理论本体为一体,殊途同归。如同 水可成雪成雾,有的人总结雪的知识,有的总结雾的知 识,结果导致知识浮在现象规律的层面,被现象所困。认 知深度不同群体形成的流派,成员对流派赋予感情形成立 场,导致不同流派的成员之间容易斗争。越是知之甚少的 设计者约容易停留在风格之争。直接通过现象衍生出的方 法经常有局限,且后遗症大。直接从现象到方法看起来比 较轻松快捷,所以容易形成美感,如同快捷网贷对于年轻 人的诱惑力。 商业手段操作下经常利用美感支配嗜欲的人,玩各种 美感花样促成上瘾,慢慢让原本在困苦中的人们更加无力,不知问题所在。人经常利用美学的一部分认识放大人 性的欲望,激发人的贪性,慈爱,激素分泌来达到目的。 例如:美女配合私彩,仙人跳,骗婚,乞讨骗钱,海洛因 等。艺术涉及美感,而美感很容易成为欺诈的帮凶,可能 形成不可逆的悲剧,导致部分人们对艺术与设计存在过激 的看法。在不了解艺术设计本体的情况下赋予很多感性化的定 义与概念很容易形成“艺术的理想国”,这只是自欺欺人 或有不良企图。形成类似网络红人的群体崇拜,认为他们 的存在完美无暇。人在这群体趋势中很容易被美感支配, 失去判断力。再加上人不动脑子的感觉会很爽,最终形成 极端声色崇拜,可谓“靡靡之音醉人心,斓斓之彩惹人 来”。这也是社会文化趋势下的普遍现象。而圣贤不再被 喜爱是因为和平年代没有大灾难去引起人们对智慧的渴 求,所以人的审美也会不断变化。综合上述也更容易理解 网络上以及专业领域内的关于艺术设计上的评论纷争。